人在澳洲,上海的房子出问题了
Problems with My Shanghai Apartment While Living in Australia
在澳大利亚生活一年半有余,我笔下的文章多围绕着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。今天,我来聊聊最近发生在大洋彼岸上海的一件小事。
在搬来澳洲之前,我们把上海的房子出租了。虽然只是套“老破小”,却承载着我们的许多情感。不仅因为从设计、装修到家具电器,我们都亲力亲为、倾注心血,更因为在那段最不愿回首的“封控”时光,它曾是我们的温暖庇护所。
新装修的房子,干净整洁,与我们在澳洲住的公寓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但房子空着总归浪费,加上还有房贷要还,我们便把它租给了一对年轻人。
出租前,我们把大部分物品海运到了澳洲,房子基本被清空,只留下基础电器:电视、洗衣机、烘干机、冰箱等,还有几件精心挑选的家具。至于空气净化器、扫地机器人等房客不需要的电器,都在闲鱼上转卖了。
租约是一年一签,每三个月收一次房租。今年初合同续签时,他们提出想降租。考虑到国内行情,我们也同意了,只是压力多分担了一点在自己身上。
最近,房客发来消息,说卫生间的洗脸盆从台面上掉下来了。这是个台下盆,主要靠胶水固定,用了几年后脱胶也算情有可原。
看到消息,我心里却有些无奈。远在地球另一端,我们只能靠网络联系维修师傅。我在平台上下单,谈妥价格,再与房客约时间,中间还打了好几个跨国电话。好在最终顺利修好,这个“问题”算是圆满解决。
让我更头疼的,其实是房客对房屋的维护。从他们发来的照片和视频里,我能看出他们对日常保洁并不上心——家里看起来乱糟糟、脏兮兮的。
我本人对居住环境要求挺高,物品会分类收纳,家里保持极简、整洁。我觉得这样的空间能让心情也变得清亮。
去年曾火过一个词叫“提灯定损”,说的是江西上饶一位房东在退租时,拿着手电筒一点点检查,最后列出一长串清单,要求租客赔偿上万元。这个词多少带着负面意味,房子既然租给别人,就不该太多干涉对方的生活。
但我只希望他们别弄出什么大问题,至于卫生,只能等退租时请人做一次全屋清洁了。
这么看来,其实澳洲的租房中介服务要周全得多,尤其是那种每季度一次的例行房屋检查。我们每次接到中介的检查通知邮件,都会把公寓彻底打扫一番。中介最近两次来查,几乎是“鸡蛋里挑骨头”,非要找出一些小瑕疵。
从房东角度看,这种检查有助于维护房子品相。虽然在澳洲作为房客,我对这种检查有点厌烦,但换到上海当房东时,却觉得这恰恰是必要的。
我们这套房是自己发布房源、直接找到租客的。即使通过中介找房客,往往也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收了服务费后就不再参与后续管理。
这让我不禁思考,国内是否也有类似澳洲这样,能为房东提供更全面的房产服务机构?这种服务既能帮助房东对接租客,又能定期管理房屋,想必会很有市场。
毕竟,比起省下那点中介费,房东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房子和回忆变得破旧不堪。